Skip to content

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by 阮一峰

https://www.ruanyifeng.com/survivor/index.html

他在文中讲述了这样一种观点,即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。世界变化得非常快,以十年为一个阶段,十年前你能想象世界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吗?同样,你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十年后会出现在哪里,从事着什么样的岗位。

遇到文中的一段话:

“终身学习”这个词完全没错,但是想通过“终身学习”保持职业竞争力,我觉得不太可能。

程序员,乃至其他很多技术岗位,其实是青春饭。只有底层的技术,还有一些稳定性,越接近应用层,技术的升级换代就越快。你学会一门技术,然后吃上三十年,这种事情越来越少见了。更常见的是,几年以后,你会的东西就淘汰了,你被迫重新学习新东西,或者重新就业。

我是很无奈的。我在学习 Python,我所知道的 Python 前端框架就有 Django 和 Fleak。学习 Python 基础语法的过程中,我还要看其他东西,感觉压力山大。不过,还是要学习的,因为我挺喜欢编程的。尽管阮一峰描绘的途径有点末日景象,但是我是因为热爱而学习编程的,不会放弃的。

为了应对这种随时可能失业的情况,"终身学习"是必须的本领,而掌握自己学习的节奏和效率也必须提上日程。周围的人都认为我学习东西慢,脑子笨,时间长了,我也以为自己就是如此。一遇到难处就逃避,认为自己笨。现在渐渐明白,哪有那么严重,只不过是自己方法不对,效率不高罢了。

以后我要关注两个点:

  1. 拓宽知识面。做不到精通,但是了解基础。接触各行各业的人,了解各行各业的基本知识。为了以后跨行业找工作方便。也可以见识到不同于自己当前所从事职业的风景。
  2. 提高学习效率,总结自己的方法论。这一点是重中之重。因为我以后吃饭都靠它。这个如果不做好,做到极致,以后恐怕很难很难。

为什么你可以不读大学

现代大学的起源

当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修道院的模式。学生要经过多年的苦修,经过考核,才能毕业。如果想成为高级僧侣,就必须再多熬几年。另外,还有导师作为监督人,防止你学到歪门邪说。

这种模式的两大弊端,演变到今天,已经越来越严重了:一个是传授知识的老化,另一个是极其浪费学生的时间。

现代大学的弊端

在过去的农业社会,上一代人的知识可以毫不更改地传给下一代人。而在信息社会,前几年的知识过几年就不能用了。

现在新出来的技术框架应用很多,过去都没有,你说这些东西不还是要重新学习吗?如果一直揪着那些老旧的知识不放,怎么可能顺应社会发展,找到好的工作呢?

技术的迅速迭代,让大学里的老师更加没有计划,到底该教学生什么知识?教什么不犯错,以后还用得着呢?那就是基础知识。因此,大学课程大部分以基础为主,而且要求面面俱到,因为它不知道学生以后要干嘛。所以,打好各方面的基础最重要。

这样就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,因为学生以后根本用不到。所以,会有很多同学感慨:有些课程考过试之后就没再见过。

更糟糕的是,学生的培养计划,都是些二三十年前毕业、然后一直待在大学里、与社会生成实践脱节的人制定的。他们的知识和思维早已过时了。这样的人指定你应该学习的知识,很可能在你学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。

讲个我的小故事:一次上课,老师讲题时说了一句话:“因为我没讲,所以你不会。”这句话的背景:老师在讲一道题,题目中涉及到一个陌生的知识点。 这句话所深藏的可怕思想就在于:学生仅仅在学习老师所讲的。可是,大学不应该是自学为主吗?大学生都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,课下却不进行学习,这样的学习和过去十几年的学习有什么区别?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呢?

可能适合的改变

德国和瑞士的中学生毕业后,要选择走学术道路还是职业道路。只有小部分人选择读大学,其他人都选择接受职业培训,为职业生涯准备。

社会在变革

技术已经主导人类社会的发展,学习和教育变得比以往更重要,但是我们的学习和教育制度已经完全过时。传授的知识有用的少,没用的多;传授方法依然靠传输和记忆,而不是启发和理解,极其低效,浪费学生的时间,打击学习热情,磨灭对知识的兴趣;对年轻人的成长,正面影响小,负面影响大,而且看不到改变的希望。

对年轻人的建议

你要主动接触和学习,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。